机械强度

机械记忆不总是有害的,它的核心是“重复”, 

来源:机械强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2

学习的过程本身其实就是在记忆的过程,所谓的“理解”“方法”“技巧”等也大都是为更好地记忆而服务的。

提到“记忆”尤其是提到“高效记忆”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提高记忆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会有很多,但往往我们在讨论这类话题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忘不了批判一下“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一定有害吗?

当然不是。

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受记忆者的年龄、认知水平限制以及被记忆材料本身特点决定了“机械记忆”的方式反而可能在那个时刻是一种最为高效的记忆方式。

而且也未必不会达到“永久记忆”或者是“长久记忆”的效果。

例如孩子们小时候诵读的诗词、儿歌、启蒙国学等,识记一些建筑物、路牌、品牌(商标)、电话号码等时候,孩子理解不了也不需要理解,只要确保重复次数足够的多就能够熟记,而且很多被重复次数多的内容还会终生不忘。

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种几乎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早早被启蒙的国学,即便是后面再也没有学过、看过,但只要小时候真的反复背过,那么前面几句是一定会张口就来的。

而至于“理解”这种事情,会随着年龄、阅历、认知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机械记忆的核心是“重复”,而“重复”在记忆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学习者最初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的,还是通过机械记忆进行记忆的,想要真正达到好的记忆效果,那就都离不开“重复”。

但随着孩子上学尤其是升入高年级之后,机械记忆的弊端就会出现了。

孩子大了之后,所需要处理的信息变多且也变难了,尤其是高年级之后很多的问题是存在逻辑关系或者是需要具备抽象思维的,这种情况下依赖机械记忆是肯定无法掌握好的。

例如孩子只记公式,默写得再好但不理解也肯定是不会运用。

所以机械记忆确实有很多不足。

我们也确实应该尽量避免采取这样的记忆方式,但针对一些特殊材料的记忆,例如一些本身就没有太多关系的零碎信息,在我们是在找不到多少内在联系的情况下,通过反复重复的机械记忆也是必须的

那么被我们批判这么多的机械记忆到底是什么记忆呢?

所谓的机械记忆其实严格来说不是“记忆”而是“识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记忆”本身是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包含了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再现

我们常说的机械记忆其实更多指的是在“识记”的时候,记忆的主体只是从所需要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者表现,采用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识记。

与之相对的识记方式是“意义识记”

而这个意义识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被记忆材料的内在联系或者是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我们肯定是提倡多采用后者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或者我们干脆就说有多少孩子能够很容易就掌握“意义识记”、“理解记忆”这样的方法呢?

这是个“能力”,抛开天赋不谈,普通人想要掌握高效的记忆策略就一定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行的。

顺便说一下,不要迷信那些高效记忆训练的课程。

那些方法本身并不神秘,最难的不是方法,而是坚持不懈地训练。

例如一个最简单的关联记忆策略,把几个不相关的词语通过一定的关系(例如编个故事)联系起来,方法不难吧?但你要知道建立这个“关系”的难度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行的。

对天赋比较高的孩子来说,掌握得自然是会快很多,但对普通学生来说,这样的训练的价值就不算大了。

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机械记忆)复杂化

上一篇:小万告诉你汽车机械增压的优缺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