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强度》
【科研摘要】
软离子导体(例如水凝胶和离子凝胶)已经实现了可拉伸和透明的离子电子学,但它们受到液体成分固有的关键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会泄漏和蒸发。最近,华南理工大学孙桃林/浙江大学贾铮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A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Versatile LiquidFree Ionic Conductive Elastomer的论文。展示了新型无液体离子导电弹性体(ICE),它们是通过锂键和氢键承载锂阳离子和相关阴离子的共聚物网络,因此它们本质上不受泄漏和蒸发的影响。ICE具有非凡的机械通用性,包括出色的可拉伸性,高强度和韧性,可快速自我修复,和3D可打印性。更有趣的是,ICE可以克服强度与韧性之间的冲突(这在力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已广为人知),并且可以克服离子电导率常见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开发了几种基于ICE的无液离子电学器件,包括电阻传感器,多功能离子蒙皮和摩擦电纳米发生器(TENGs),它们不受以前基于凝胶的设备的限制,例如泄漏,蒸发和弱的水凝胶-弹性体界面。另外,通过打印一系列具有精细特征的结构,可以证明ICE的3D可打印性。这一发现为各种要求环境稳定性和耐久性的电离电子提供了希望。
【图文解析】
为了制造ICE,将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一种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中的锂盐)溶解在乙二醇甲基醚丙烯酸酯(MEA)和丙烯酸异冰片酯(IBA)的液体二元混合物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工作中LiTFSI的摩尔浓度C为0.5 m。然后使用0.0052 m可溶于液体单体的光引发剂二苯甲酮,通过丙烯酸酯单体混合物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形成ICE,而无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因此,ICE完全由交联的共聚物网络(即P(MEA-co-IBA))以及可移动的锂离子和相关的阴离子(图1a)组成,并且没有液体。
图1无液体离子导电弹性体(ICE)的示意图和物理特性。
进行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散射(WAXS)来研究ICE的微观结构。ICE具有非晶态结构,因此未观察到相分离,表明LiTFSI均匀分散在ICE中,MEA和IBA沿共聚物链无规排列(图1b)。ICE具有约1640%的相当大的断裂应变(图1c),高于不含LiTFSI的F = 0.2的纯共聚物P(MEA-co-IBA)的≈1400%值。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报道的最可拉伸的无液体ICE之一。经热重分析(TGA)证实,无液体ICE也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图1d)。此外,IC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4.4°C(图1e),高于该温度时,ICE可以拉伸并具有导电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通过调节LiTFSI的摩尔浓度,可以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机械性能的无液体ICE。力学性能包括样品的拉伸性,断裂韧性,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从力学测试中提取出来,如图2a-d所示。
图2无液体ICE的机械性能。
除了优异的机械性能外,不含液体的ICE还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在此,电导率是在环境条件下测量的,由σ=L/(AR)决定,其中L为样品长度,A为样品的横截面积,R为体电阻。当盐浓度从C=0.5增加到2.0 m时,ICE的电导率从4.20×10-4增加到5.28×10-3 Sm-1(图3a),因为离子电导率通常与有效离子数成正比。流动离子。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无液体的ICE表现出更高的电导率(图3b)。图3c显示了ICE在1周内的离子电导率。LiTFSI浓度为0.5和1.0 m的样品在测试期间显示出理想的电导率。图3d显示了自修复过程中切割样品的电导率。切割后,尽管两半物理接触,但切割后样品的电导率远低于原始ICE。电导率在10小时内恢复到初始值的97%,显示出损伤后自主的电自我修复能力(图3d)。
图3无液体ICE的电化学性能。
另一个代表性的离子电子设备是离子皮肤,这是一种由介电弹性体(例如,丙烯酸弹性体VHB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夹在两个离子导体(即电极)之间的电容式传感器。两个电极通过两条金属线连接到电容表。当外力(即拉伸或压力)使皮肤变形时,由电容表测量的电容会增加,从而使离子皮肤能够感知变形。基于这个概念,已经报道了各种离子皮肤,主要使用聚电解质水凝胶和离子凝胶作为离子导体。在这项工作中,将ICE用作离子电极,制成无液体的非挥发性离子蒙皮,其包含夹在两个ICE之间的介电弹性体(即纯P(MEA-co-IBA)共聚物)(即,含1.5 m的LiTFSI的P(MEA-co-IBA)共聚物(图4a)。新型离子皮肤本质上不会泄漏,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强大的弹性体-ICE附着力,这与水凝胶基人造皮肤中较差的弹性体-水凝胶界面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简单地将介电弹性体附着到ICE的表面上,制成了聚合物线(由两个ICE通过介电弹性体通过结点相连)组成(图4b–I)。
上一篇:「机械电力」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及其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