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强度

一部农地制度研究的创新性力作读产权强度土地 

来源:机械强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当前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产物。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不断深入,至今已呈现流转土地类型多样化、流转方式复杂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农民权益的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农民权益的保护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到目前为止,学界已积累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农户兼业化、务农老年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谁来种地?地给谁种?谁能种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无法回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值得“三农”研究者探索的科学命题。令我们欣慰的是,华南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罗必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农民权益保护研究”,对这一科学命题进行了系统地探索,其研究成果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研究成果无论是研究角度的选取、理论框架的设计、实证研究的水平还是对策研究的可行性,均具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无疑将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书以“认清国情、分析形势、找准问题、寻找对策、支持决策”为旨意,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农情以及特定的历史与现实约束条件,对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及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研究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彰显了作者的智识和努力: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整个研究先有一个不落俗套的研究框架,将资源要素效率角度的土地流转与土地流转中必然产生的农民权益损益问题联系在一起考虑。一方面,基于“赋权-强能-规范”的分析线索,构建“产权强度-农地流转-权益保护-制度创新”的理论框架,由此揭示人口流动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农业经营机制以及农民权益保护的依存关系及其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围绕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安全与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目标,阐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线索,以期设计能够强化农民土地的产权强度、推进土地的资本化、加快农地流转及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体系。

二、研究范式具有较强的创新。该研究以制度演进-政府行为-农户选择的逻辑关系分析土地流转及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与机理,使研究深度和广度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所构建的“政治结构—政府行为—产权制度”分析模型,更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三、研究路径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该研究沿着“宏观图景-依存关系-关键问题-制度设计”的思路展开,并将“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要素流动-优化配置”、“资源属性-能力维度-赋权结构-产权强度”及“交易管制-公共领域-租金耗散-制度绩效”的研究路径贯彻始终。这种研究路径视野开阔,理论逻辑性强,是同类研究的新突破。

四、政策和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该研究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是相对有效的,“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格局应该是基本的制度安排;而且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是以所有权为中心转向以产权为中心、从土地“福利保障”的赋权体系转向“财产权利”的赋权体系,以产权运作为中心并不断完善法律与培育市场是基本的操作策略。这些观点符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另外,该研究中提出的“模糊产权”概念及“政策匹配”理念以及对“产权强度”的分析与运用也是一大亮点。总之,该研究成果内容丰富,逻辑谨密,材料殷实,结构自然,表述清晰,有含量,有气势,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其成果既可供专业学者参考,也可供社会各界有兴趣的读者检阅。

上一篇:健身没效果的七个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