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强度

高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机械强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2

0 引言

在“工业 4.0”、“中国制造 2025”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实践应用人才,从而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注入活力,因此有效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便成为了一项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高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增设《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有助于更好地顺应时代专业教育及学生成长需求,从而推动职业院校教育创新。通过《机械创新设计》的引入和实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其在课程教学中的获得感,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有助于顺利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1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高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与襄阳龙头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对接,遵循教育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项。校企联合根据机械加工工艺、生产自动化实施及设备自动化改造升级、产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的任职要求,共同分析和设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坚持“校地企协同,课证岗融通,工学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在“校地企协同,课证岗融通,工学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能力逐层递进培养,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基础技能培养阶段、专项技能培养阶段、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创新创业培养阶段。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则归属于第四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通过灵活运用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对综合技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能力培养阶段,以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主题作为教学案例,开发创新能力课程,以学生为主导,校企教师共同指导,通过在机房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达到能胜任行业企业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夹具设计、机械设计和产品质量检测等岗位的标准,并具备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基础技能。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必修拓展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本课程通过阐述机械的发展与创新,综合、归纳发明创造过程的一般技术和方法,介绍功能原理的创新设计、机构和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并联系实例加以分析和引导,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创新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设计的能力。要能够开展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求专业学生已掌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AutoCAD》、《液压与气动》和《机械 CAD/CAM》等先修课程。

2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开展《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具体学情加以分析和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系统化的教育目标,以此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为后续进一步的创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制定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有效遴选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应用实例,以此来填补教材大纲中过于晦涩的理论内容,这样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富有实践性和创新性,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本课程教学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来达到对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要掌握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首先是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及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框架设计、发展趋势等;能够掌握必要的创新技术方法,并善于运用本课程所重点强调技术——例如原理方案的创新设计(即功能设计法,设计目录和评价系统)、机构创新设计(即机构形式设计的原则,机构的选择,机构的构型)、结构方案的创新设计(即结构方案的变异设计,提高性能的设计,结构的宜人化设计、新型结构的设计)等,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结合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案,从而找到最优解。

2.2 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除了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外,作为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尤其根据我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精神,机械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如何不是以考试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加侧重于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比赛来检验学生对于专业技能掌握的成色。因此,对于本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设计案例,从实际需要角度出发,选择创新设计方法;能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能合理选择机构类型;能优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上一篇:多课程知识体系融合的电液比例控制教学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